财新传媒
2015年06月17日 11:56

谁是适合的科学家

在當前的這個近代世紀,科學家毫無疑問是有著一個正面的形象,尤其在我們的文化裡,由於對於科學特別的仰望,把科學視為理性進步的象徵,科學家也就更加具有一個十分崇高的地位。

如果以英國大科學哲學家懷海徳(A. Whitehead)的話來看,在人類的自然宇宙哲學歷史中,近代科學的思維,事實上是一個晚近新起的特例,科學雖說是由歐洲萌生,但是在歐洲古典人文以及宗教思維的傳統中,真正受到重視,是相當晚近的事情。

許多人認...

阅读全文>>
2015年06月17日 11:42

面对人工智慧的智慧

在當前這個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面對新進的技術應用,一些人是亦步亦趨的追逐新潮,也有許多瞠目不知所以,甚至常自慚魯鈍,暗嘆自己的跟不上時代,因而也造成許多適應新科技的痛苦感受。

現在一般人常接觸到新科技應用莫過於智慧手機,以及一些手執的行動裝置,這些新的科技產品中的一些技術,譬如說語音辨識,文字書寫辨識甚至臉孔辨識,在過去是屬於所謂人工智慧的範疇,現在這些實驗室裡的技術,逐漸發展成熟可以應用到日常...

阅读全文>>
2015年04月22日 16:02

人类世的傲慢

近二三十年來,地球與環境科學裡的許多研究人員,強調人類活動對於地球大氣以及地球溫度造成的影響,加上社會風潮推波助瀾,出現了所謂「全球暖化」的說法,當然對於地球溫度的是否變暖,由於指標設定問題,以及後來地球溫度的起伏不定,還是引起一些爭辯,現在比較主流的說法變成為「極端氣候」,這個說法是,近年地球氣候的極端不穩現象,主要肇因於人類活動的影響。

最近在地質科學學界的一個大事,便是要決定,是不是人類的...

阅读全文>>
2015年03月16日 18:21

恐怖主义、理性与科学

一月初,法國巴黎發生信奉伊斯蘭文化價值的兩兄弟,闖入《查理漫畫周刊》,點名槍殺幾名編輯的事件,一時震驚國際。兩兄弟後來遭警方在巴黎附近圍捕擊斃,另一呼應而出的支持者也在另一猶太市場被格斃,此事使法國民意沸騰,舉國以「我是查理」回應,巴黎也有百萬遊行,聲援言論自由的現代價值。

因為這個事件的衝擊,科學領域有代表性的期刊《自然》,一月下旬也刊出兩篇文章,討論所謂的「恐怖主義行動」;一篇是<預測恐怖份子...

阅读全文>>
2015年03月03日 17:37

数学和诺贝尔奖

長久以來流傳的一種說法,認為諾貝爾奬之所以沒有數學獎,是因為諾貝爾先生與數學家不睦,甚至說他是因為女朋友嫁給了數學家,所以一輩子沒有結婚,因此設立諾貝爾奬當然就不可能有數學奬了。

最近到兩篇文章,談到數學相關的一些歷史,相當有趣。關於諾貝爾奬沒有數學項比較詳盡的說法是,諾貝爾和一位瑞典數學家米塔-列夫勒(Gösta Mittag-Leffler)不睦,甚至說諾貝爾的太太和米塔-列夫勒有染,其實這個傳言完全不實,原因...

阅读全文>>
2015年01月08日 16:34

经费、国际化和文化创造

目前世界上科學研究的一個氛圍,乃是儘量爭取研究經費的增加,這個趨勢由二戰後國家支持科學研究以降,可說愈演愈烈,甚至塑造出一種競爭的態勢,各個國家甚至會比較科學研究經費佔國家生產毛額的百分比,而且似乎有一種信念,認為這種百分比越高,就越能夠得到好的成績。

這種想法也有它受到支持的事實根據,因為過去有一段時期,確實一些國家因為投資科學研究經費的增加,得到良好的科學發展成果,但那其中其實有十分複雜的社...

阅读全文>>
2014年12月13日 22:58

研究的结果和意义

今年十月中,諾貝爾獎依例公布本年度的獲獎者,那時在華文的網站中,流傳著一個可能得到今年諾貝爾物理獎的人選,就是目前在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物理學家張首晟。張首晟之所以被選擇,主要是根據湯姆生-路透出版公司對於科學論文的引用排名,當然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並沒有頒給張守晟,得獎的是研究發光二極體的三位日本科學家。

今天科學界十分流行的「科學引用指數」(SCI) ,是五十多年前由美國學者加菲爾德(Eugene Garfield) 發表...

阅读全文>>
2014年11月07日 23:23

见微便可以知著?

人類文明歷史中面對宇宙的自然哲思,都是由感官經驗而來的整體觀照,近代西方文明源頭的希臘傳統,對宇宙構成有水火風土的說法,這與中國傳統的金木水火土是類似的思維,簡單的說就是借喻,也就是用具象感受闡釋抽象意念。

近代科學上承希臘傳統,也接收了那個傳統一個找尋最小結構的思維,所謂「原子」的概念,這個概念可以說主導著近代西方科學的思維,由物質到生命,一脈相承,至今未止。

希臘傳統中原子的概念,有出自最...

阅读全文>>
2014年10月07日 22:10

暗物质和看不见的物理世界

今年9月18日,在瑞士日內瓦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的研討會,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宣佈了他的實驗結果。他選擇的日子很謹慎,因為這一天他們的實驗報告論文,已經在物理學最具代表性的期刊物理評論通訊上刊登。

簡單的講,丁肇中的實驗就是找尋宇宙中不知所以的「暗物質」,根據我們現在有能力了解宇宙的狀況,這個宇宙中必然存有一些不知在哪裏的物質,理論學家半猜半推算出的想法,「暗物質」就是其一。

回顧丁肇中的科學...

阅读全文>>
2014年09月17日 11:55

科学发现了什么

如果談起科學發現,我們腦海中會出現什麼印象?是科學家發現了宇宙中的一個奧秘,讓我們知道宇宙中居然有這樣神奇的現象,就像是近代科學歷史中出名的天文發現,一些令人好奇的物理現象,以及許多生命的奇特機制。


簡單來說,在我們過去的印象中,科學發現就是科學家從自然界找到了一些我們不知道的現象,這些現象之所以認定是真實的,是因為科學家可以用一些他們所設計的實證辦法,顯現出來。


但是現在的科學發卻有了極為不...


阅读全文>>
2014年09月01日 16:26

知识是如何因学术而丢失的

追求知識本源自人類的一種生存需要。人類生存宇宙洪荒之中,以有限的體能,能夠躍居萬物之首,所恃無他,就是依靠思維追求生存的知識,而能夠對抗萬物生存的挑戰,佔居優勢的地位。

這種人類追求知識的濫觴,可以說是自然哲學,在人類古老文明中,都有自然哲學,那是人類觀察自然現象規律,從中取得適應或改變的方法,也因此而建立起人類不完全隨自然而生,也不會因自然而絕滅的古老文明。

自然哲學也引發人類發展出各種各樣...

阅读全文>>
2014年07月08日 15:15

科学的艺境

       科學家如同藝術家,都是自然天成的,那乃是一種本然的領悟才分,不需要訓練,也無從訓練。當然現在難有天成的科學家,但是科學工作的境界,還是高低有別,真正的好科學工作,一如真正好的藝術,都是一種天工藝境般的創作,渾然天成。

科學與藝術都是人類的思想創造和形制超越;科學面對外在世界,也包括生命現象可以詮釋的內在本質,科學工作就是認知這些外在現象和內在本質,客觀構建一種思想體系,也創生出超越形制的運...

阅读全文>>
2014年06月10日 16:19

九十五年 科学再回顾

今年五月四日是「五四運動」的九十五周年,多年來除了少數學術文化上對「五四運動」的討論,社會一般對這一個近代歷史上的運動,並沒有太多的關注,也沒有深究它的意義。

表面上看起來,「五四運動」就是一場由學生開始,引至全中國響應的愛國運動,但是在那一場運動背後,有著一個更長久的歷史因素。這個歷史因素的真正關鍵的導火線,是十九世紀歐洲開始向外的殖民擴張,歐洲這個人類文明中比較晚近的文明,之所以有能力向外侵...

阅读全文>>
2014年05月12日 23:28

后退的天空和消失的原野

  如果我們凝望著夜空,是否能想像那一整個的天際星辰,都在離我們遠去。一點不錯,如果以當前天文科學的看法,我們整個宇宙都在加速的相互遠離,以一種比較淺白的說法,就是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所有宇宙星辰,好像是處在一個氣球表面,隨著氣球膨脹,彼此相對的速度越來越快,相距也越來越遠。

  這個天文學上所謂的膨脹宇宙論,最早是一個美國天文學家哈伯(Edwin Powell Hubble) 提出來的,他相信這個想法的原因,是因為他...

阅读全文>>
2014年04月24日 15:55

王伯辉和戴森——识和知

       近日核四公投的社會熱門議論,各種意見紛陳。某天的報紙上出現了一則新聞,內容是核四電廠廠長王伯輝談論核電廠的安全問題,那則消息雖然是在報紙的一個顯著的版面刊出,版位卻不突出,也沒有引起許多討論和注意。

  在這段紛爭的時間裏,正好看到一本新書的書評,新書寫的是美國一位頂尖的理論物理學家戴森(Freeman Dyson)。戴森是與大科學家楊振寧惺惺相惜的科學同儕,曾與他見面談話幾次,可算是熟稔的人物。

 ...

阅读全文>>
2014年04月18日 16:46

戴森的科学涵泳

多年以前,曾經在本欄寫過談戴森(Freeman Dyson)的文章。我介紹戴森是一個早慧的天才,很早就有英國最具潛力數學家的令譽。他原本是反戰主義者的戴森,二次大戰德國佔領法國之後,意識到這種立場的困境,因此進入英國空軍做了兩年研究工作。戰後他進入劍橋大學,對理論物理深感興趣,並很快成為劍橋大學的研究成員,後來他到美國入康乃爾大學,成為教席一員,後幾年受聘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爾後一直悠遊於那個聘有愛因斯坦等學...

阅读全文>>
2014年02月24日 10:43

后GDP与后科学

  當前世界各國,莫不關注GDP,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並據以作為衡量國家經濟的發展指標,但是隨著人類生存形勢的改變,這個近七十年前開始設定的指標,已經愈來愈不能顯現經濟發展的真正意義。

  GDP這個指標是在一九四四年聯合國的貨幣金融會議中正式設定,以作為衡量各國經濟發展濟發展成效的依據,由於這個會議開會地點是在美國康乃狄克州的布雷頓森林,因此會議的協定後來就稱之為「布雷頓森林協定」。

  「布雷...

阅读全文>>
2014年02月09日 15:09

科学验证知多少

  最近這一陣子,食品安全是社會上受到關注的一個焦點。在這一段意見紛擾的爭吵當中,也有一些專家提出意見,表示對於食品安全的認定,應該要有正確的解讀,說得簡單一點,就是說食品安全未必像大家想像的那麼危機四伏,無物不毒。

  現在一般所謂食品的安不安全,其實來自一個檢驗標準,也就是我們用科學來界定一個標準,如果食品中一個成分超過某一標準,就認定為不安全,在那個標準之內,則沒有問題。

  檢驗食品安全...

阅读全文>>
2014年01月02日 10:51

科学如何走错了路

 在我人的文化氛圍裏,科學總是代表著一個正面的意義,事實上這兩個字是日本傳來,是我們丟掉傳統的格致而欣羨借用的,因此對於科學,我們有的只有仰望和學習,沒有深思,更不要說反省和質疑,這與科學原生地的歐洲都很不一樣。

我們對於科學會有如此一廂情願的態度,與歷史因素有關。科學的進入我們文化,是一個先傲慢以對,受屈辱被迫勉強接受的歷程。我們原來的看低歐西外來科學,其來有自,現在有些人腦海裏總以為,中國自古...

阅读全文>>
2013年11月21日 11:11

上帝粒子 回光返照?

  不出意外的,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頒給了提出所謂「上帝粒子」存在的理論物理學家,這些理論工作早在一九六四年便已提出,但是一直到去年七月,實驗物理學家才宣布他們「找到」了這個粒子。當時立即有人討論,到底哪幾位物理學家會獲得諾貝爾獎,現在結果公布,也大致符合眾意。

  要談論這次獲獎的理論工作,就必須多說幾句,回顧一下近代基本物理理論的發展。近半世紀以來,物理科學家經由理論和實驗的交互演進,建立起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