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當前世界各國,莫不關注GDP,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並據以作為衡量國家經濟的發展指標,但是隨著人類生存形勢的改變,這個近七十年前開始設定的指標,已經愈來愈不能顯現經濟發展的真正意義。

  GDP這個指標是在一九四四年聯合國的貨幣金融會議中正式設定,以作為衡量各國經濟發展濟發展成效的依據,由於這個會議開會地點是在美國康乃狄克州的布雷頓森林,因此會議的協定後來就稱之為「布雷頓森林協定」。

  「布雷頓森林協定」運作伊始,當時世界面臨的方甫才去的一九三○年代經濟大蕭條,隨後又有二次大戰,是一個百廢待舉之局,那時的核心問題是如何促進經濟的發展,此一經濟擴張發展之路至今近七十年,人類經濟發展面對的情勢已迥不相同,GDP這個指標也已經不能精確呈現一個國家社會發展所帶來的真正福祉。

  GDP指標的問題,在於它所衡量的是國家經濟生產、分配與支出的總合市場價值,卻無法考量到經濟發展的社會成本、環境影響以及其所造成的財富分配失衡問題,也就是說這樣型式的經濟發展,並沒有兼顧社會的整體利益。

  GDP指標的問題十分明顯,因為它著眼的是市場價值,消費支出的增加就是經濟成長的指標,因此造成了許多不符合真實景況的指標意義,舉例來說,如果一個社會為了應對犯罪動亂增加或者面臨天然災害損害,勢必要投入許多的額外支出,但是這些開支在GDP的衡量標準之中,不但不是社會資源的耗損,反倒會是一個支出增加的正向發展指標。

  因此現在有人提出一種稱之為「真實進步指標」的新衡量標準,把經濟活動的社會成本、環境影響以及對個人福祉的影響都列入考慮,類似的這種指標也各有不同的著重方向,但是主要是更注重經濟發展中,個人對於生活情況滿意的感受,這些年來曾經廣泛受關注,在不丹王國所採用的「國民幸福指數」,正是一個具代表性的例子。

  七十年前召開會議倡議設定GDP指標的聯合國,目前也預定在二○一五年宣布一個新的「永續發展目標」,希望能繼二○○○年「千禧年發展目標」所設定的消除赤貧、普及教育、性別平等以及環境永續目標,有更進一步的關照面向。

  GDP的經濟發展指標之所以能夠遂行,事實上是拜二次戰後國家社會對於科學技術的大力投資和擴張,以及一個市場消費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作為基礎,人類世界確實據此而造就出歷史上一個經濟發展空前繁盛的局面。

  但是二戰後半個多世紀經濟擴張的發展,也老早就碰到了它的困境,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是冷戰之後成為捷克首任總統的哈維爾(Václav Havel),一九九二年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的一篇報告,那篇報告的題目是「近代紀元的終結」(The End of Modern Era)。

  哈維爾在這篇廣受矚目的報告中指出,一九八九年共產主義的終結,事實上是人類歷史上一個主要紀元的終結,這一個紀元是由西方文藝復興起始,經歷啟蒙主義、實証主義到科學主義,由工業革命到資訊革命的發展所建立,這是一個推理認知思維快速進展的現代紀元。

  哈維爾認為,這個近代紀元的特質,就是人類認為可以依靠推理認知思維,客觀描述我們身處的自然宇宙,建構出有限的宇宙定律,並據以來獲取能攫取自然資源的一個絕對宇宙真理。共產主義是這樣一種思維的極端模式,也就是希望以一個假想的科學真理,將人類所有的生活置於一種模式之中。哈維爾說,共產主義的終結,代表著推理思維尋求客觀真理的近代紀元的終結。

  哈維爾在這一篇後來再三受到討論的「近代紀元的終結」文章中,特別指出這種客觀推理思維所產生的近代科技,造就出人類歷史上頭一個科技文明,但這個科技文明也造成自然資源的耗竭,以及社會文化多方面的危機。哈維爾提出警告,認為人類不可以把這些科技文明的致命後果,視之為只是一些技術的瑕疵,靠科技就可以解決。

  哈維爾的呼籲得到許多有識之士的回應,譬如曾經在美國卡特總統時代擔任國家安全顧問的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ński),就在他的著作《失控》中提出,西方的消費經濟體系,提倡一種「放任富裕」(permissive cornucopia)的生活態度,布里辛斯基認為,這種生活態度對於整個西方的文化價值,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其實所謂「放任富裕」生活態度,背後正隱藏著客觀推理科學思維的身影,原因是近代科學的核心價值,除了推理認識思考,更重要的是「客觀實証」,但是這種由人所設定的「客觀實証」,無一不建基於一個「簡近因果」的架構,簡單講就是「立竿見影」,這種「即求其效」思維,正是當下市場消費經濟體系產生「放任富裕」的根源所在。

  當然在世界的主流經濟發展的體系中,GDP指標思維依然深入人心,各國也莫不繼續追求GDP的增長,但到二○○八年發生全球金融危機,迄今整個世界面對的,依然是過去依恃高新柯技帶來經濟生產力過度擴張所留下的困境。

  在質疑GDP指標背後的深層意義,其實更有著對於客觀推理思維近代科學的再評價,這也正是近代科學文化反思的主軸。前不久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第六屆世界科學論壇,也特別提出要重新評估科學對於社會帶來效益的深層價值。

  很顯然的,在當前這個後GDP的時代裏,一個後科學時代已隱然成形。

话题:



0

推荐

江才健

江才健

8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知识通讯评论》发行人兼总编辑;并在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以及台大、中央、阳明、辅仁大学讲授“科学在文化中的定位与挑战”课程;台湾科技大学驻校副教授级专家。作品有:《大师访谈录》、《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吴健雄》、《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获2003年科学类著作金鼎奖)、《科学梦醒》(获2010年金鼎奖最佳专栏写作奖、2011年获第三届星云真善美新闻传播奖、传播贡献奖)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