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代科學受到信任與推崇,其中一個道理是近代科學的可靠性,近代科學的可靠性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其所提出的解釋,多少是可以驗證的,但是卻沒有多少人真正去了解,科學是如何去驗證推理解釋的。
 
  現在一般常說,在近代科學的發展歷史中,實驗科學的代表人物是波義爾(Robert Boyle),現代物理學中談論大氣壓力的理論,總要談到波義爾以實證辦法驗證出氣體壓力與體積的推理,由義大利人托瑞切里(Evangelista Torricelli)水銀柱實驗起始,後來提出氣壓與體積關聯的「波義爾定理」,但是我覺得波義爾一六六一年出版的《懷疑派的化學家》,是有著特殊意義的一本著作。
 
  波義爾的這本《懷疑派的化學家》,是質疑十七世紀的化學理論,他不喜歡當時化學朝向藥劑製造的重利趨向,主張化學研究應該著重哲學理念,在歐洲十七世紀的自然思維哲學理念,主流是推理,波義爾不喜歡製造藥劑化學中的「元素」成分思維,就某一個意義上來說,波義爾這個被認為是近代「實驗」科學的代表人物,其實與後來主流實驗科學思維,有著依違兩端的影響。
 
  波義爾在《懷疑派的化學家》中,對於基本元素下了定義,認為是指那些最為純粹的單質物質,這樣一種純粹性也出自一種哲學思維信念,與當時居於主流地位,被認為是化學前身的鍊金術中的觀點,不完全一致,更不用說當時已帶來大量實利的藥劑製造化學,到今天在英國藥劑師用的還是化學家(chemist)這個字,便是當時發展留下的影響。
 
  現在許多談論科學進展歷史的說法,每每強調科學實證性的絕對價值,把近代科學在歐陸的興起勃發,簡化為一種實證精神的理性勝利,忽略了在十七世紀近代科學其實對社會並沒有重大影響力,十七世紀法國學院中風行的是強調理性推理思維的笛卡爾主義,當時歐西社會流行如鍊金術之類的傳統作為只是其一,後來因實利性的技術發展,觸動歐洲社會經濟勃興的產業革命,則是更明显的事例,這些當然與科學發展中的一些知識內涵相關,但是將之籠統歸之於一個實證精神,甚或加上一個不知其本意的理性主義,確實是過於簡化給予科學的加官晉爵。
 
  歷史的發展往往如此,勝者全贏眾人爭譽,失敗者成為孤兒。歐洲技術的實利運作與資本軍事擴張造就的榮景,讓在人類歷史中發展滯後的歐洲信心勃發,後來的啟蒙主義便是一個象徵性的宣示,大航海以降的殖民掠奪,到十九世紀達到頂峰,二十世紀更有了「昭昭天命」的基督教「白人使命」,甚至是韋伯所謂「新教倫理」的優越性。
 
  近代科學是歐洲崛起的思想源頭,在這樣一個大氛圍之下,近代科學的所謂實證精神也就被完美化,歐洲如此,其他受到侵凌之地,也多欣羨景從,其中我人文化正在其中。九十九年前揭櫫以「科學」來「救亡」與「啟蒙」的「五四運動」,最是代表,以當時現實困境而論,「救亡」或有其不得不為的急迫,「啟蒙」的大旗則是利弊參半,此中論辯,持續未輟,影響我人文化思維的面對新局甚鉅。
 
  科學實證的效力,由產業革命到科技革命,二十世紀的兩次大戰,冷戰的對峙競爭,科學實證的技術威力,自是有目共睹,但是「簡近因果」的「實徵致用」,固有其長,亦不免其短,簡單來說,對於簡單或線性系統,科學實證確有其優勢,面對複雜系統則頗多錯置。
 
  五年前,世界代表地位的《經濟學人》雜誌以「科學是如何走錯」作了封面專題,文章說科學過去標榜的一個優越性,乃是「基於查核的信任」,但是現今科學研究競爭激烈,每每以發表結果爭取名聲為尚,鮮有人專注查核之事。結果美國加州一個基因研究公司,查核了五十三項有指標性的癌症研究,發現其中只有六項可以重複驗證,德國知名的大製藥公司拜耳,同樣也發現六十七篇指標性的癌症論文,能重複的不到四分之一,著實令人吃驚。
 
  其實此些現象,在科學研究領域由來已久,只是在一個體制性競爭決定論的規範推波之下,不但匡正甚微,恐還在變本加厲地擴大,尤其在生物醫學領域,由於產出大量資料分析性質研究結果,論文數量龐雜,莫說是查核,多時連細緻閱讀多不可得,因此英國《自然》雜誌七年前刊出一篇專文,說十年來論文的數量增加了近百分之五十,但是因為內容出錯,多係蓄意造假遭舉發而撤稿的論文,卻增加了十倍,近年台灣由台大到最近中研院的論文造假事件,正是這個現象的一個表徵,恐怕還只是台灣整體學術界問題的冰山一角。
 
  現在生物醫學研究延續科學實證精神,對一些生命現象的研究,也是以動物的控制實驗為依據,生命科學常使用大白鼠為實驗動物,這種老鼠實驗也是當前生命醫學研究的主流模式。前不久《自然》雜誌有一篇專文,討論生物醫學研究的動物樣本問題,研究人員的疑問是,為什麼實驗室老鼠身上所產生的免疫反應,在人體臨床實驗常常失敗,他們懷疑原因出在實驗用的老鼠太「乾淨」,因此產生的免疫反應不是正常環境中應有的免疫反應,因此現在便特別去選取比較「髒」的老鼠來做实驗。
 
  這麼多年來,生物醫學研究產生的結果,被大量用於醫療,藥物與疫苗大行其道,甚有以國家法令全面接種疫苗的政策,且不說其中的利益問題,醫療界又如何面對前面提到的實驗查核問題。也許有人要說,這些藥物不也治好了一些病人嗎?那麼另外一個沒有回答的問題是,這些病人不治療又會如何? 
话题:



0

推荐

江才健

江才健

8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知识通讯评论》发行人兼总编辑;并在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以及台大、中央、阳明、辅仁大学讲授“科学在文化中的定位与挑战”课程;台湾科技大学驻校副教授级专家。作品有:《大师访谈录》、《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吴健雄》、《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获2003年科学类著作金鼎奖)、《科学梦醒》(获2010年金鼎奖最佳专栏写作奖、2011年获第三届星云真善美新闻传播奖、传播贡献奖)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