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長久以來流傳的一種說法,認為諾貝爾奬之所以沒有數學獎,是因為諾貝爾先生與數學家不睦,甚至說他是因為女朋友嫁給了數學家,所以一輩子沒有結婚,因此設立諾貝爾奬當然就不可能有數學奬了。

最近到兩篇文章,談到數學相關的一些歷史,相當有趣。關於諾貝爾奬沒有數學項比較詳盡的說法是,諾貝爾和一位瑞典數學家米塔-列夫勒(Gösta Mittag-Leffler)不睦,甚至說諾貝爾的太太和米塔-列夫勒有染,其實這個傳言完全不實,原因是諾貝爾和米塔-列夫勒當時並沒有什麼來往,而且諾貝爾終其一生是一個光棍,當然沒有諾貝爾太太的問題。

諾貝爾奬雖然沒有數學奬,但是數學領域中卻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奬項,叫做費爾茲獎(Fields Medal),費爾茲奬頭一次頒奬是1936年,比諾貝爾奬晚了三十五年,不過費爾茲奬四年頒發一次,由於這個獎代表著數學領域的最高成就,因此也有數學諾貝爾奬的稱號。

加拿大數學家費爾茲(John Fields) 創立費爾茲奬,動機並非為補足諾貝爾奬的沒有數學獎,曾經做過國際數學大會會長的費爾茲,1932年過世之後,國際數學大會以他的捐款,在1936年創立以菲爾茲爲名的奬項,爾茲原來的意思,是為鼓勵年輕數學家,後來經多年演變,有了現今只頒給四十歲以下數學家的規定,其實他們設立這個奬,也是為了挽救當時國際數學界受到國際紛爭而面臨困境有關。
其實數學家並不喜歡與諾貝爾奬扯上關聯,他們認為自己的領域比較純粹而且清高,20世紀的大數學家魏爾(André Weil) 就曾經說過:

讓那些圍繞著有權勢者辦公室的人,得到貴重儀器,因為沒有那些東西,諾貝爾奬就不可能到手。數學家需要的只有紙和筆,甚至有時連這些都不需要。沒有諾貝爾奬引誘他們離開緩慢的孕育工作,來做出聰明卻也暫時的結果。

根據歷史研究的資料,菲爾茲奬和諾貝爾奬扯上關係,是1966年之後才益發顯著,而這個背後還有一個相當曲折有趣的故事。

1966年的菲爾茲奬頒給了四位數學家,其中包括後來做了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的當代大數學家阿蒂亞(Michael Atiyah),另外一位是美國數學家斯梅爾(Steven Smale)爾茲奬與諾貝爾奬的關聯糾葛,是與斯梅爾這個數學家有密切關係。

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的斯梅爾,對於當時美國在越南的戰爭,是最激進的反對者,196685日舊金山《檢察人報》報導,斯梅爾收到傳票,要到美國眾議院非美活動委員會接受詢問,那一篇報導還說,斯梅爾不但沒有到眾議院委員會接受調查,還逃往了莫斯科。這個報導立刻遭到斯梅爾在的加州柏克萊大學數學系主任翰京(Leon Henkin)否認,他說斯梅爾並沒有迴避非美活動委員會的聽證會,斯梅爾到莫斯科是為參加那年暑期的國際數學大會。

事實上就在美國眾議院要求斯梅爾接受調查的同一天,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數學大會,那一次的菲爾茲奬頒發給他,第二天的新聞報導特別強調,菲爾茲奬是數學領域最高的榮譽,可以說是數學界的諾貝爾奬。這些報導把莫斯科的國際數學大會和美國眾議院的聽證關連起來,對比出一種清高學術和骯髒政治的面貌。

一禮拜之後,世界上夙有地位的《紐約時報》刊登一篇報導,說經美國法國和北越數學家共同努力,國際數學大會通過一項決議,譴責美國眾議院的非美活動委員會,以及美國軍事入侵越南。《紐約時報》後來報導斯梅爾在莫斯科大學舉行的非正式記者會,批評美國在越南的軍事行動,不過也批評了蘇聯的政治迫害,讓斯梅爾一下子成為舉國皆知的風雲人物。

一年之後,斯梅爾向美國國家基金會申請兩年十五萬美元研究經費,遭到美國科學基金會拒絕,由於去年八月斯梅爾拒絕到美國眾議院聽證,引起許多美國國會議員不快,因而斯梅爾計劃的遭到拒絕,就被支持者認定是政治原因,新聞報導也特別強調,斯梅爾是一個獲得相當於諾貝爾奬數學奬項的數學家。這種類比使社會大眾很容易瞭解斯梅爾的學術貢獻,後來他的計劃獲得批准,而菲爾茲奬與諾貝爾奬的關聯,也就更進一步增強了。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總喜歡把學術和政治對立起來,認為學術是清高的,而政治則骯髒,這種想法在學術中人更是普遍,甚至讓許多人生出一種「獨清」的傲慢,其實學術和政治一樣,都是人間俗事。

當然學術個中並非沒有芳草2006年費爾茲獎得主之一的俄國數學家佩雷爾曼(Gregory Perelman)正是其一這位俄國數學奇才在一九九二年俄國經濟崩潰時曾到美國訪問做出一些重要數學工作但是他拒絕好幾個美國一流大學的邀聘一九九五年回到聖彼得堡的史泰格洛數學研究所接受月薪不到一百美元的工作。2002年他解決了有世紀數學難題的龐加萊猜想居然就先放在網上公佈後來他不但沒有接受克雷基金會給解決此一問題者的一百萬美元獎金也沒有去領費爾茲獎

一位俄國數學家曾經說「要做出偉大的工作,你必須保有一個純淨的思維。你只能想數學,其他的事都是人類的弱點。接受獎項正是顯出一種弱點。」或許這正是佩雷爾曼心裡的想法。

话题:



0

推荐

江才健

江才健

8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知识通讯评论》发行人兼总编辑;并在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以及台大、中央、阳明、辅仁大学讲授“科学在文化中的定位与挑战”课程;台湾科技大学驻校副教授级专家。作品有:《大师访谈录》、《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吴健雄》、《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获2003年科学类著作金鼎奖)、《科学梦醒》(获2010年金鼎奖最佳专栏写作奖、2011年获第三届星云真善美新闻传播奖、传播贡献奖)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