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上個月《旅讀中國》以「李時珍誕生五百年」做了封面故事,讓我們再認識五百年前我人文化傳承中的一個思想代表人物,他的著作《本草綱目》對於宇宙自然的思維,其中彰顯的我人文化中淵遠流長之原創內涵與天人境界,在人類文明中也日益展現出深遠的價值。
 
  一五一八年出生在明代中後期的李時珍,雖然十四歲就考上秀才,後來考科卻一再失利,到二十三歲時只有棄儒從醫,當時習儒學考科舉取得功名,是儒生的人生正途,李時珍在這方面的生涯挫敗,未料卻使他走出另一個恢宏博大的醫學自然著述之途,可說是造化弄人,結果卻始料未及。
 
  當然李時珍的秉賦是關鍵因素。他雖說有父親李言聞是名醫的行醫世家傳承,但主要自己好學深思,曾閉門十年潛讀多方典籍,學思之中,亦有整補醫藥知識系統紊亂不足之缺,立下撰寫《本草綱目》之志。李時珍研習醫典同時懸壺,他很快嶄露頭角,獲拔擢尊崇之位,但是他的醫術視野,不願意與當時煉丹方士之風潮合流,於是放棄北京太醫院的高位,回到湖北蘄州家鄉,在雨湖畔築廬而居,後半生皓首窮經成為著述典籍的「瀕湖山人」。
 
  明代後期雖有史所詬病的政治紛爭亂局,但是明初第三個皇帝明成祖永樂年間,已動員超過兩千學者編纂四千卷巨著的《永樂大典》,那時歐西還是十五世紀的文藝復興前期,矇然無知於印刷術,英王亨利五世的圖書館中只有六本手抄本書,主要是宗教著作,到李時珍的明正德到萬曆年間,民間出版已發展出成熟商業文化,李時珍歷近三十年時間寫成的《本草綱目》,由於洋洋五十二卷巨冊,內文達一百九十萬字,出版自是大費周折,當時製作成本,相當一個中產八口之家十年的生活費,見出明代中國社會財富之一斑。
 
  明萬曆二十四年的一五九六年,《本草綱目》終於經神宗御覽後命將之刊行天下,其後十年《本草綱目》初版銷售一空,官民各種版本翻刻無數,並流傳東亞文化圈,獲王族奉為座旁經典,如日本學者林羅山在與中國貿易的商港長崎買到《本草綱目》,將之獻給江戶幕府執政者德川家康,德川將這套四十四冊的《本草綱目》留為「神君御前本」,即為一例。其後百年內,又有多種版本的《本草綱目》流入日本,影響日本江戶時代的「新本草學派」。
 
  十八世紀透過學者或傳教士翻譯,歷代不同版本《本草綱目》開始流入歐洲,視之為中國藥用博物學,《本草綱目》呼應當時歐洲興起的中國熱,由法文版翻譯成英文版和德文版,風行一時。十九世紀中葉歐洲成為對外殖民擴張強權,達爾文著作中隱含的「最適者強」概念,讓《物種原始》等著作大為風行,達爾文曾說他的物種研究,許多是參考自《本草綱目》的資訊。二十世紀英國研究與著述《中國科技文明史》的大家李約瑟,稱讚李時珍是中國博物學中的無冕之王,在人類文明中的貢獻與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比肩。
 
  《本草綱目》出自李時珍博覽子史經傳、聲韵農圃、醫卜星相、樂府諸家以及典籍民俗知識,加以實地採集探訪經驗比對,其中有中醫傳統「藥食同源」的理念,有生生相息的傳統醫藥自然觀,物我一體的宇宙哲學,李時珍以數十年功夫,編纂補實,數易其稿,最後總收藥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種,一萬一千多藥方。因資料龐巨,李時珍將之分成十六部六十物種,他的分類方法影響深遠,比起瑞典生物分類學鼻祖林奈(Carlvon Linné)開現代分類學之始的《自然系統》,早了一百多年。
 
  《本草綱目》其中因有些民俗經驗記載,引起一些紛爭或批評,譬如在其中「人部」之中,討論溯及遠古的人藥,也以自己思考轉圜作了增刪,其中如謂以亡者精魂與孝子衣衫的成一味藥,難免受到於迂怪之譏,尤其後世近代科學大興,每以「簡近實徵」為尚,尤其我人因面對西方科學之力,挫折之餘,更視科學之外者為怪亂愚恥,拒斥理解世界的另種途徑。李時珍著作中對此留下的結語,「膚學之士,豈可恃一隅之見,而概指古今六合無窮變化之事物為迂怪耶?」可見出他兼容並蓄的秉賦。
 
  在《本草綱目》初成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西方醫學的一個跨步是人體解剖的發展,以文藝復興的精神來說,當時是要復興希臘時代的人體解剖傳統,但是根據寫《世界文明史》的杜蘭(Will Durant)的看法,到十六世紀歐洲最高明的解剖醫生,對於人體醫學的認識,還比不上如希波克拉底等幾位希臘時代的醫學大師。當然後來解剖學在西方醫學中大有進展,也奠定近代醫學以分化局部概念操控整體生命的運作與思維。
 
  《本草綱目》及其所根源的傳統中國醫學,在對於生命體系思維方面,與近世西方醫學有其基本不同,近世論者每有言及,謂李時珍貢獻如何得到歐西尊崇,似非如此不足證明他的地位,還是不脫以西學為尚的心態。近代醫學在科學主流的化約思維,分化局部的檢證實作方面,固然傾力施為,但面對當前如癌症之系統功能性生命體系挑戰,卻日益顯現本質上的錯置與困境,引起近代醫學的思辯反省。
 
  自李時珍以來的五百年,正是歐西以科學之力擴張崛起的所謂「漫長的十六世紀」,湯恩比和布勞岱爾等多位西方思想大家都已體認,西學世紀面對的是一個時移勢異前境。與李時珍論交的明代大儒王世貞給《本草綱目》作序評價,「茲豈僅以醫書觀哉,實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錄,臣民之重寶也。」可謂甚是。 
话题:



0

推荐

江才健

江才健

8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知识通讯评论》发行人兼总编辑;并在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以及台大、中央、阳明、辅仁大学讲授“科学在文化中的定位与挑战”课程;台湾科技大学驻校副教授级专家。作品有:《大师访谈录》、《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吴健雄》、《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获2003年科学类著作金鼎奖)、《科学梦醒》(获2010年金鼎奖最佳专栏写作奖、2011年获第三届星云真善美新闻传播奖、传播贡献奖)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