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當前世界中,存在著兩種很明顯的趨勢;一個趨勢是各國仍然大力在投資於科學的研究,高科技產業則投入資金發展相關的工業技術產品,另外一個趨勢則是有越來越多的社會潮流,尋求科學之外的解決方式,這從人與生存環境的生態概念改變,到人面對物質能源需求的態度,乃至面對疾病醫療的心態。這樣一種局面,使得許多的科學中人,日益有著焦慮之感,他們對於科學給人生世事問題帶來明顯助益,卻面對愈來愈多的質疑、疏離甚至挑戰,感到不解,也難免失望。

長久以來,科學中人經常要宣稱,科學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其建基於一種合理(理性的)思維,人類因為能夠用這樣一種合理的思維,面對宇宙和生命的問題,因而也造成近代人類壽命延長,經濟發展擴張,對抗自然挑戰能力增強等的外顯現象,這都在在說明了科學思維的合理性。

研究科學歷史的文獻都同意,近代科學發展歷史的三百多年,科學之所以逐漸在人類文化中站上主流地位,有一個最核心的道理,乃是科學能夠在人類感官實証的層面上,帶來強大的說服力量,科學正因著這些實証層面的知識,改變了人類面對並操控自然宇宙,甚至生命現象的能力,從而建立其主流地位。

科學毫無疑問回答了許多問題,儘管在某一個更入裏的哲學層次,這些回答並不是沒有瑕疵,但是在一個小範圍和短時間的尺度,也就是人類感官所偏好的層次,確實帶來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使人認為科學是可以控制並解決問題的可靠方法。

那麼為什麼科學探究和控制外在現象的能力,如此明顯隨其發展逐漸增強之後,卻愈來愈受到許多不同於科學的思想之挑戰呢?我們可以看最近科學所碰到的挑戰,以近時最明顯的例子,譬如全球暖化的問題,譬如致癌等人類生理長時間效應問題,甚至是微小粒子存在和遙遠天文宇宙問題,便可以知道,科學面對這些問題提出答案的所以受到質疑,正因為這都不是狹小尺度、短期時間,以及單一因果效應所能決定的問題。

許多對於科學答案的質疑挑戰,並不都來自科學之外,就是在科學的世界裏,也有許多質疑和反省的聲音;以全球暖化為例,科學界內部由氣候模型的適用性,二氧化碳單一因果論的挑戰,到溫度標準問題,可說不一而足,而致癌的人體長期生理效應,也有許多由長期演化角度的反省,重新檢視一些短期效應治療策略的適宜性。

如果以最近微觀粒子科學探究的問題,所謂希格斯粒子的探究,也是一個好例子。這個被認為是解決基本粒子質量來源的機制,事實上理論上不但存在一些不完美的瑕疵,目前最新的討論也認為,這個粒子的是否發現,也許不完全關乎一個更完整宇宙的認識,更關係到粒子物理這個領域的生存和興衰。

在當今大力投入科學研究的舉世趨勢當中,尤其科學研究愈益走向一個制式價值判準體制的發展道路,這許多科學知識世界裏的爭吵,同樣反映人類感官經驗的一種偏好,不可避免走向更局限的檢証範圍,加速促成一種偏窄科學思想走向,愈來愈遠離真實世界的多樣本質。

近年在科學研究的領域裏,這些競爭和紛爭的影響,造成的一個現象,乃是有越來越多數量的論文,因為出現瑕疵最終必須將原論文撤稿,這中間有一些明顯是研究數據造假的不當行為造成,也有是無意間犯的錯誤,但是這不可避免影響科學研究給予外界的印象,甚至在科學的領域之中,也造成信心不足的問題。

在這種意見紛歧的焦慮情緒之中,顯現出來的是更多的指責言辭,許多科學中人偽科學、假科學到不科學的批判言詞,不但阻撓對話的可能,更形成隔閡鴻溝。一些科學家的批評,是科學受到商業和世俗主義以及非理性思想的腐蝕影響,其實深入探究,科學有今日地位,部份也正是拜商業和世俗主義以及人類偏好的某種理性思想所致。

我們如果看一個更大的局面,由科學所創造生產力而擴張的經濟發展,目前遭逢的一個困境,是因為制度和供需失調,或者創造力不足所致?還是因為在市場需求的推波助瀾之下,無限制擴張所造成的必然結果?這當然可以有許多的答案,但是如果以當前的一個大趨勢來看,過去的完全希冀依賴科學創造力,造成更大經濟擴張的想法,明顯的已經有了改變。

當然人類的行為習性和社會制度,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發展,不可能旦夕改變,而根據人類過去的歷史經驗,自發性的改變總是十分的困難,而被迫的改變,如非來自天災,大半都是人禍,而戰爭則是最具體的表現。

我們面對近代科學的歷史經驗,是由於沒有科學落於人後,受到科學力量侵凌,亟需依靠科學來救亡圖存,因此我們的文化中,更難留有質疑的土壤,科學成為一個文化上的絕對標準,也是極其自然的。

當務之急,是認識到科學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時而窮,也體認過去科學促成經濟擴張思想的困境,科學的重新定位,此其時矣。

科學有它一定的功能,也曾經發揮了它的作用,但是科學要避免的,是過度將科學推向一個極致,勉強推動去做它做不到的事情,那樣不但達不到科學解決問題的效果,還可能賠上科學原來擁有的社會信心。

话题:



0

推荐

江才健

江才健

8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知识通讯评论》发行人兼总编辑;并在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以及台大、中央、阳明、辅仁大学讲授“科学在文化中的定位与挑战”课程;台湾科技大学驻校副教授级专家。作品有:《大师访谈录》、《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吴健雄》、《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获2003年科学类著作金鼎奖)、《科学梦醒》(获2010年金鼎奖最佳专栏写作奖、2011年获第三届星云真善美新闻传播奖、传播贡献奖)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