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科學運作的常態是失敗,但常常展現出來的總是成功的面貌,造成社會對科學一種過度樂觀的誤認。這種印象也許給科學帶來短期好處,得到讚賞與支持,但是以長遠看,必然要引起問題,這些問題近年已愈來愈為明顯。
  如果以人類歷史長度衡量,科學其實是新生事物,科學的出現與萌起,承續自一些傳統思維,譬如說希臘的哲學思維,但是後來能夠走上特別彰顯「實徵致用」的近世科學之路,更多是時代的偶然,十六世紀前的文藝復興,十六世紀的基督宗教分裂,往後社會知識傳播系的改變,都是造就近世科學的因素,這正是諸如懷海德等西方科學哲學大家所謂的「歷史的偶然」。
  如果仔細探究近世科學早期的成功,其「實徵致用」的範疇,多在一些具體可見現象,無論是舉目仰視的天體行星,到俯拾俱見的生存事物,「實徵」而後「致用」是主流思維,哲學玄思固貫穿其間,但是如非此些知識的援引大用,近世科學恐不會脫離繁瑣哲學的桎梏,走出一個沛然大盛的局面。
  科學的曲折演進,雖說許多並不是一帆風順,但是「時勢造英雄」,科學知識的「實徵致用」造就歐西世界的「強兵崛起」,一種樂觀的信心,促使近世科學有了「雄圖大略」,不只局限著眼具體實象問題,也汲汲於解決繁複的非具象問題,甚及至於宇宙哲學層面,這些努力衍生出許多理論推想,也有許多實徵作為,但是這些秉承過往經驗的施作,卻不能再現過去的「成功」效果,這正是近世科學漸漸顯出困局的緣由。
  近世科學出現較大麻煩的,是一些探究對象牽涉面相繁複多因的領域,過往科學成功的基礎,是確立具體現象中「簡近因果」的關聯,進而比較容易建立起「實徵致用」的效果,然而面對「繁複多因」現象,便不容易建立過往那種控制條件的實驗,但是科學 「成功」表相的思維,使科學家認定結果的必然可期,便造成許多似是不可避免的失敗。
  由科學運作的本質來看,科學過往成功在於探究現象的易於局部呈現,也就容易建立比較清楚簡近的因果關係,在這樣一種控制條件中,科學知識成功最關鍵的「可重複性」,便容易達成,而科學實證的頭號冠冕便是「實驗作為」的「可以重複」。
  當前近代科學學術領域裡,一再出現的問題是實驗結果的無法重複,這些問題的普遍性,已引起學術界反省的聲音。這無法重複的實驗,較多是發生在生命科學、實驗醫學,同樣也在心理學和物理科學,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正是這些探究現象高度繁複,因果關聯的多元牽連,實驗設計的選擇便面對先天的難局;如果關注過度窄化的因果,便難免其他因果關聯的影響,如果兼顧多重因果,就難以得到明顯的簡近關聯。
  二○一二年英國《自然》期刊上的專文指出,美國安進製藥公司進行的研究,發現五十三篇有指標性的癌症研究實驗結果論文,只有六篇的結果是可以重複的。實驗醫學的臨床前研究雖說是初步結果,但是如此低的可重複率,卻也讓該領域的專家大為吃驚。
  這篇專文也披露德國拜爾製藥的調查,已公開發表的臨床前實驗報告,只有四分之一達到能進行下一步實驗的要求標準。這些研究領域的現象,其實對社會已造成嚴重問題,因為在沒有探究這些初步研究可靠性的情況下,就進行下一步的深入研究,甚至進行病人的臨床實驗,一項調查資料顯示,二○○○到二○一○年大約有八萬名病患參與的臨床實驗,根據的其實是有錯誤或實驗設計失當,已經遭到撤銷的論文。
  除了實驗醫學,在生命科學及社會科學也有愈來愈多的研究,雖說實驗方法完全遵守隨機取樣、數據標準檢視等科學操作準則,結果也都符合理論假說,但在仔細檢測之下卻無法重現其結果。
  近期一些討論這些科學實驗問題的文章,甚至用了「科學的罪愆」來作形容,我覺得「罪愆」有兩個層面的意思,在西方宗教中所謂的「罪」(sin),是與生俱來先天的,因此這些科學問題的「罪」,也來自先天的問題,也就是來自要探究問題的先天局限性,譬如生命現象的複雜因果,先天上便不是長於探究「簡近因果」的科學可以解決。
  科學當前的「罪愆」當中另外一個層面,是後天的所謂「罪愆」,也就是人為與環境所造就。在現下論文汗牛充棟的科學文獻中,諸如捏造數據、扭曲結論的種種人為「罪愆」,更是屢見不鮮的,造成這樣結果的,一是科學家的人性面,另外則是當前科學學術制度的推波助瀾。
  失敗為常態的科學卻呈現出成功面貌的社會印象,造成社會對於科學研究者的一種錯認,認定科學家都是客觀理性,誠實無欺的,也讓一些科學家有如此的自我認定,其實科學的歷史一再說明了,並不存在如此的一種理想情況,事實上就是最為誠實的科學家,都不可避免人性本質,總想呈現出完美的實驗結果,更遑論蓄意的造假。
  另外當前的學術制度結構,「不發表就走路」的規範,研究者的工作、升遷以及研究獎助,莫不根據衡量發表論文的質量指標而得,更助長了此般問題。
  科學的榮耀與罪愆,可說是「相生相成」的「一體兩面」。我們不只應該問,如何減少科學運作上的「罪愆」,更為根本的,是認識到科學本質上的「罪」,其實來自其過往「立竿見影」速效為尚的「科學榮耀」,而這些「立竿見影」的「榮耀」,帶來的到底是利是弊,更是值得反省的最深層問題。
  
话题:



0

推荐

江才健

江才健

8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知识通讯评论》发行人兼总编辑;并在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以及台大、中央、阳明、辅仁大学讲授“科学在文化中的定位与挑战”课程;台湾科技大学驻校副教授级专家。作品有:《大师访谈录》、《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吴健雄》、《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获2003年科学类著作金鼎奖)、《科学梦醒》(获2010年金鼎奖最佳专栏写作奖、2011年获第三届星云真善美新闻传播奖、传播贡献奖)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