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二戰時期領導英國對抗徳國的首相邱吉爾,留給世人的外在印象,是常拿著雪茄菸的肥胖的身軀,他是有名的飽學之士,雄辯滔滔的政治領袖,也是運籌帷幄的軍事家,他甚至還著作等身,以《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最近有一新發表的文章,披露邱吉爾在科學方面的視野,更增添了這個二十世紀歷史代表人物的文化深度。

  在美國的密蘇里州富爾頓市,有一個國家邱吉爾博物館,富爾頓市會有如此一個博物館,主要因為邱吉爾1946年在富爾頓市威斯明斯特學院發表演講,首先提出「鐵幕」降臨歐洲大陸,喻示了冷戰的開始,到六○年代,原來在倫敦一個已毀壞的十七世紀老教堂,在威斯明斯特學院的校園裡復舊重建,並在教堂下方建立了一個邱吉爾博物館,成為北美洲最重要的邱吉爾資料庫。

  邱吉爾早年在英國海外殖民地有軍旅生涯,也做過新聞記者,見聞興趣十分廣泛,寫過許多報導和人生經歷的小說,聲名大噪,後來競選成爲議員也擔任閣員。1931年57歲的邱吉爾寫過一篇文章,已經提出利用氫原子產生能源的核融合反應,當時與他討論此問題的好友,就是二戰期間他做首相時的科學顧問林登曼(Frederick Lindemann)。二戰期間邱吉爾的支持讓英國雷達發展成功,還喜歡討論如何利用統計學來截獲德國潛艇,弄得空軍司令官抱怨質問他,到底打仗是用武器還是計算尺,邱吉爾卻說,「讓我們試試計算尺」。

  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富爾頓市國家邱吉爾博物館的館長公開了一份邱吉爾的手稿,這份手稿是1939年邱吉爾爲一家報紙撰寫,到1950年代修訂後交給他的出版商,題目定爲《我們是獨自在宇宙中嗎?》這個文章當時並沒有公開,1980年代出版商的太太將打字手稿捐給博物館,上任的新館長去年發現了此一文稿。

  這篇十一頁的打字稿,邱吉爾談起「在浩瀚宇宙中,人類地球不應該是唯一存在」的所謂「哥白尼原則」,談到生命的「繁衍與擴散」,談到水對於高等生命的必要性,談到宇宙星際生命可以居住區域的條件,以及行星引力對於維持大氣層的作用,並據此推論在太陽系中,火星和金星是兩個可能有生命的行星。

  邱吉爾也討論太陽系外其他存在生命的行星之可能,討論行星的形成條件,認為在太陽系外星際有適宜生命存在行星是可能的,但是由於距離遙遠,我們也許永遠無法知道真實情況。邱吉爾的文章顯現他對於天文科學的興趣,也看出他對於二十世紀上半如哈伯(Edwin Hubble)等一些大天文學家的宇宙思維有深刻認知。

  邱吉爾雖說知識涉獵廣博,也是英國頭一個聘任科學顧問的首相,他塑造了對科學的友善環境,建立起英國科學研究的良好組織架構,也使英國後來在分子遺傳學以及X光晶體學方面的獨步全球。

  二次戰後,美國很快超越二戰前的歐洲,成為世界科學的領先國家,最近有一本談論科學人物的傳記專書,也描繪出一個特別人物對於美國科學進展以及在科學顧問方面的貢獻。

  這個主角人物就是加文(Richard Garvin)。加文是1949年在芝加哥大學得到物理學博士,他在大科學家費米指導下,只用兩年就完成博士研究,費米是二十世紀的偉大物理學家,在理論和實驗物理都有深刻造詣,但是在費米口中,加文是他所碰過的真正天才。

  這個天才50年代在紐約市的哥倫比亞大學待了幾年,1957年他與另一物理學家李德曼(Leon Lederman)共完成一個很巧妙的實驗,進一步佐證吳健雄率先完成宇稱不守恆實驗的可靠性,使得楊振寧與李政道當年就得到了諾貝爾獎。不像與他合作的李德曼,繼續留在高能實驗物理領域,孜孜矻矻的終於拿到了諾貝爾獎,加文因為不喜歡物理科學實驗團隊愈來愈龐大的惡質生態,棄職而去了IBM 公司擔任顧問。

  加文沒有虛擲他的天才,他受到各方倚重,找他提供諮議,冷戰期間的核武發展到衛星情報偵測技術,都有他的參與,他反對美國投入後來英國與法國合作發展的超音客機,在雷根政府時代,也反對反彈道飛彈的「星戰計畫」,還一直參與各階段的限制核武條約,美國有一個十分出名的國防顧問精英小組「傑生」(JASON),加文是其中成員,另外一個有名的成員,是深具人文素養的著名物理學家戴森(Freeman Dyson)。

  加文最爲人稱道的,是他的凡事出力而不居功,而且安之若素,也因此這本以加文爲主角的書雖然用《真正天才》作書名,卻有一個副標題是「你從未聽說的一個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

  與加文同時在芝加哥大學,同樣跟隨費米學習物理的大物理學家楊振寧,一直在美國做理論物理研究,他雖然得了諾貝爾獎,但他同樣不喜歡物理研究的發展生態,也不喜歡物理研究的一些熱門方向,他得諾貝爾獎之前做的一項工作,當時是一個冷門的形式,後來卻蔚然大成,成爲物理理論的一個基石,使楊振寧成為二十世紀的大物理學家。因為對物理的主流領域有另類看法,楊振寧由七十年代到最近幾年,都一貫的反對中國投入熱門的大型加速器實驗,也讓許多中國的物理學家對他不滿,要不是他頂著個中國人崇拜的諾貝爾獎頭銜,恐不知將伊於胡底了。

  包括科學在內的任何一個文化知識發展,都需要一個內涵深厚的文化社群,並不是只是一些所謂的技術專家說了算數,這由加文的科學生涯也可以看出。為了《吳健雄傳》,我與加文有過接觸,和楊振寧接觸的很多,他們在各自文化中,卻面對了很不相同的處境。

  邱吉爾雖然是一個極有種族偏見,甚至相信優生論的人,但是也一直以人文價值來考量科學問題。1949年邱吉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說的很好,「如果有豐沛的近代科學,卻無法挽救世界的饑荒,我們都應該受到譴責。」

话题:



0

推荐

江才健

江才健

8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知识通讯评论》发行人兼总编辑;并在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以及台大、中央、阳明、辅仁大学讲授“科学在文化中的定位与挑战”课程;台湾科技大学驻校副教授级专家。作品有:《大师访谈录》、《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吴健雄》、《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获2003年科学类著作金鼎奖)、《科学梦醒》(获2010年金鼎奖最佳专栏写作奖、2011年获第三届星云真善美新闻传播奖、传播贡献奖)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