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科學在當前社會上,事實是呈現出兩個面貌;一個是比較傳統的面貌,也就科學深奧的神奇力量,似乎解開一些宇宙現象的疑問,帶來新的知識以及一些潛在應用的發展,另外一個面貌是源自對於一般大眾來說,科學愈來愈難以瞭解的誨澀內涵,這造成社會的疏離甚至某種敵意。
為了解決科學的玄奧誨澀內涵所造成的社會疏離,科學界十分著力於科學知識的溝通,在我們的社會環境中,這種作為叫做「科普」。所謂「科普」也者,就是「科學普及」,此一由名稱到概念都起自中國大陸的作為,之所以在整個華人社會裡也很容易的就被接受,除了主觀的政策推波,更有一個客觀環境助瀾的道理。
其實在中國大陸十多年前通過「科普法」以前,我們的社會環境中早已孕育了一個科普的氛圍,那就是對於科學的瑜揚和崇尚,此一氛圍在我人近代歷史中的代表事件,乃是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民國八年的「五四運動」就是在一個慨嘆自己因為沒有近代科學,而受到科學強權侵辱的心理背景下而起,當時高舉的「科學」正是「理性進步」的「救亡」利器,此一「五四傳統」的深入人心,也造就了「科普」觀念很快被普遍接受的社會條件。
在這樣一個科學作為工具利器的大氛圍下,創出了一個有利於科學引入和推進的環境,使我們能走出過往缺乏科學的落後局面,但是我們卻一直停留在科學工具化的層次,在技術知識方面亦步亦趨,卻難能在面對宇宙的根本觀念上勇於挑戰,開創新猷。
現在我們談科學上的開創新猷,無一不還是在科學範疇中的「超英趕美」,許多當然已有領先的成績,但是這樣的努力畢竟是「隨人云語」的多,「自創新境」的少,難免就要出現看似立於「孤峰絕頂」,卻有「群峰異類」的文化疏離問題。
最近有一些事例,或許正可以說明了此中問題所在。九月初,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在大陸的網路知識論壇《知識分子》(此論壇相關事可參見上月的<科學春秋所揭露的文化挑戰>),發表一篇文章<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楊振寧是中國最著名的大科學家,他偶然會發表一些對科學教育的意見,因此這篇文章自然引起甚大的關注和議論。
有人提議中國蓋大對撞機之事,由來已久,如果追本溯源,甚至可以回到上世紀的七十年代。大陸改革開放之後,百事欲興,中國大陸一些物理學家熱衷的一個項目,便是造一個大加速器(加速器與對撞機是同一回事,以往著重於說明其是加速粒子的機器,後來則著重於說明是利用被加速的粒子來做對撞實驗)。當時最早回到大陸訪問,成為政府座上貴賓的楊振寧,居然獨排眾議,反對中國大陸在那時候建大加速器,當時還留下一個「楊振寧舌戰群儒」的紀錄文字。
楊振寧自己物理理論工作的重要內涵,其實就是與造加速器的粒子物理密切相關,他不可能完全反對做這個領的實驗工作,來與理論交互激盪,他當時反對的一個最主要理由是經濟條件,他說中國大陸當時開放經濟才方起步,建大加速器不是值得優先進行之舉,後來此議由鄧小平拍板定案,還是建了大加速器,不過尺度大小與所用經費都有大幅縮減。
現在過了差不多四十年,誰都知道中國經濟發展飛速進步,以整體經濟的國民生產毛額計,已位列世界第二,因此有一些科學家就提議建一個大加速器,來成為這個領域的領頭羊,其中一個十分熱心的人物就是大數學家丘成桐,他在鼓吹中國造超大對撞機的理由之中,便說中國經濟發達了,不能只有房地產業,還應該對人類文明做些貢獻。丘成桐的說法,確實引起一些人的共鳴。
丘成桐在數學上有頂尖成就,在中國大陸也以敢言著稱,嘗批評中國大陸的高校教育,引起許多迴響,他一向也以做大事為己任。此次他還與一位外國科普作家合作,在年初出版一本新書《從萬里長城到巨型對撞機》,建議把新機器蓋在山海關附近,益增其與人類文明的關聯性。
在這回是否應蓋超大對撞機的議論中,楊振寧還是提到中國的經濟考慮,認為雖然中國國民生產毛額已世界居先,但是人均數額還不如巴西、墨西哥和馬來西亞,有數億農民和閑工,還有急迫的環境、教育與醫療問題,他認為建超大對撞機不是當務之急,而且幾十年內,此一領域對人類不會帶來實際好處。
楊振寧在反對意見中,由物理理論發展判斷花幾百億美金造出超大對撞機,不可能找到物理超弦理論所預測粒子的道理所在,楊振寧所批評的超弦理論,是一個發展了幾十年的數學玄論,因為很難在可感知的物理範疇內得到肯定,這個理論工作極可能是一場空。
當然物理實驗也常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高能實驗物理過去也有找到原先沒有預期結果的歷史,他們甚至認為催生了改變世界甚大的網際網路,但是在一個經濟愈來愈困難的世界,耗費如此巨大花費,只爲追求一些虛玄理論在統計或然率不出錯下的一些可能,當然是很難說服社會大眾買單的。
其實由建大加速器的高能實驗物理,到造大望遠鏡的天文探測,雖說滿足科學家對未知的探測,也帶出天花亂綴的結果,但是由許多大科學家對於其中理論工作價值的評斷,可知許多汲汲進行的科學工作,不但在科學領域之內也有爭議,受到質疑,甚至被批評為科學騙局,其實也是科學歷史中的常態。
一些科學是不是騙局,是不是只有對玄虛科學理論的追尋,才是對人類文明做出了貢獻,這些問題如果由一個更大的文化價值層面去衡量,將會是有另番視野的。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